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所学校的兴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质量的高低全在于人。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就必须拥有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就目前我们南宁荆楚学校而言,现任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并不低,关键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我们荆楚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点滴的体会,述之文字。
一、强化平等观念,融洽人际关系。
在当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强调科学管理、强调依法治校,这是改变管理无序的状态,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无可非议。但这不是教学管理的全部,也不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法宝。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时代,我们的教师、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而这种个性和主见恰恰又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在理性的管理中就要更加关注人的情感,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管理和理解、尊重信任和量化考评的关系。
著名的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他能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改变世界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是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精神追求的教师更在乎这种价值的追求。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极力营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理解信任、尊重上进、团结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一) 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教育家叶盛陶老先生说:“校长、书记、教师应当和平相处,这是事势的必然。校长、书记、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分别,当然必须平等相处,非但必须平等相处,还在于思想认识上、习惯行动上、出言吐语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好效果。”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强化平等观念极为重要。而强化这种观念除承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听取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外,同时要求学校全体干部尽可能的深入教学一线代课,并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与组里的所有教师一样参与教学研究,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与其他教师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家长、学生以及同行对其教学工作的评价。对于管理者而言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做到,教师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努力做到。教学校长、教务主任首先应该是自己本学科教学上的专家,政教校长、政教主任应当是班主任工作的楷模。
(二) 尊重人才、保护特长,学校才能形成合力。
一个企业要有好的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同样一所学校有了特色才能赢得社会对其承认。上海建平中学之所以为教育界首肯,是因为它首创了“合格+特长”的办学模式。
人们常说21世纪的竞争是特色的竞争,21世纪是个性化的时代。要办特色化的学校,首先要承认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要尊重人才,要挖掘他们各自内在的潜能,并将其保护下来,成为一种合力这才能使学校具有特色。
近年来,我们启动了名师工程,在现任教师中树名师、树榜样。我们根据教师们以往在教育界的知名度以及他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的成果,树立了一批各学科的带头人,这些教师并非面面俱全但却各有特长,我们将其大幅照片和多年的教学教研成果展示给学生、家长及同行。在教学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在校内校外大力推广,促进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并让社会予以承认。同时借助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让他们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如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公开课竞赛课的指导等,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激发他们主人翁的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主动创新的精神。名师工程的启动不仅调动这些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积极性,而且让更多的教师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多理解、多信任,创设平等竞争的机遇。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21世纪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理论不仅适用于我们培养21世纪的学生,同样适用于21世纪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21世纪的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它强调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发展并能发挥出他自己隐藏的创造潜力”。
要挖掘教师的才能,管理者首先必须要学会理解和信任。教师不是任人摆布的机器,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各自的需求、有喜怒哀乐。他们的才华能力,只有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在精神上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尽其所有的展示出来。因此教学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创设平等公开的竞争氛围,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尊重其个性,对各类不同的教师多理解、少批评,多信任、少指教。如在教学上我们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们认同各种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学中的统一,又鼓励统一中的变化。同时给教师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坚持不用一次考试或测验的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轻率的评价,我们相信每一位敬业爱岗的教师都是可塑的。
近年来为调动全体教师教学上的积极性,我们坚持分平行班,给所有在岗教师一个公平竞争的机遇,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到这是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工作环境,从而焕发出他们蕴藏的创造性。
二、强调整体意识,营造和谐教学环境。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体性、创造性、潜在性、长期性。而劳动的成果——学生学习的成绩、学生的道德修养,又是集体劳动的共同结晶,在此意义上“革命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如何调动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估中既不否定个人的成果,又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个体的创造纳入集体之中,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其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教学管理。我们提出了三个整体的教学管理思想。首先从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入手,从对毕业班教师的奖励方案到对毕业班教学中每个过程的管理,均强调三个整体,即:年级是一个整体、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全体毕业班教师的心里牢固树立起“荆楚荣我荣,荆楚辱我辱”的观念,明确个人永远只是集体这个沧海中的一滴水,无论这个水滴多大、是否会闪光,但离开了集体最终只会干枯。在学科教学管理上,我们一方面发挥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各学科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在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测试和资料的前提下,又极力保护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并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条件,让有特长的教师将各自不同的特点展示在同行面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上学期我们组织了毕业班教师的系列复习研讨课,以语文组为例,三位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专题选择了作文的审题、命题、选材、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修改等不同的内容,上了一个系列的作文研讨课,无论是上课人还是听课人都有收获。同时又注重每一次调考后的质量分析。这种分析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共同寻找学科教学中的弱点,把每一次测试都当作教师教学上存在问题的集体会诊,明确下阶段教学的目标,修订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二是寻找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在年级管理中、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既包括我们管的漏洞,也包括学生学的问题。我们的名言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校的优势就在于此。近几年来,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全体教师齐心合力,充分挖掘了各自的潜能,从而赢得了荆楚学校历史上最佳的教学成果。
三、需要与发展并存、指导与服务并举,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没有深入高质量的教研,学校的教学就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更看重一时的教学成绩,并以过重的教学任务作为借口,忽略理论学习和自身的提高。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教研成了一种形式,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让教师乐于教科研工作,必须让教师们亲身体验到教科研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效益,给他们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首先在教研课题的选定上,学校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突破口,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一体的教研课题,把校园和课堂都当作实验室,把研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观摩、展开全校性的优质课竞赛,将教研和教学结合,用教学研究来促进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以课改为契机,群策群力,总结提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承担了公司教研室对新课标培训的部分研讨课,将我们的研究体会公之于众。这不仅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明确了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在研讨过程中,我们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逐渐的明确,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还应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将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统一,将课题研讨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统一。为了强化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此计划的前提下安排本组的活动计划,并严格做到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人员等,学校为了保证教研活动能顺利进行还定人检查。但仅靠制度,活动还会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为了使各教研组、备课组有较强的组织者、示范者,学校在各年级各备课组都安排了骨干教师,并将教研活动的内容具体细化,根据目前教改情况及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主要的教研活动的内容。如本学期结合电子教案培训和新课标学习,我们一方面组织案例培训,一方面组织电子教案竞赛;结合校大、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组织研究“重管轻教”“重学法指导轻知识传授”等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教研教学融为一体,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不能靠上级部门指派,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指派出一支永远走在教学改革前列的年轻队伍。这就要求我们的现任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能力。但这种“充电”学习对有着繁忙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而言的确很难,因此管理上我们在给压力的同时也给激励,如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完成年度论文上,我们除了考评外更多的是指导和激励,对代表学校到市、省、国家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的教师我们除给创造各种物质条件外,还组织部分学科带头人和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指导。总之,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他们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参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过去的几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有了管理机构、完善了管理制度之后,我们以为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管理者要有更多的人情味,建立起宽松、和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集体。
上一篇:母亲,永远是天生的教育家
下一篇: 探究教师如何保持先进性
- 相关信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