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绕不开的四个时间节点
历史高考复习绕不开的四个时间节点
史料浩如烟海,高考考点繁多,能力要求偏高,试题难度较大,历史学科日益成为众多师生高考复习备考的拦路虎。我们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要点、理解有关历史概念、提高材料处理能力的同时,努力寻找历史复习的规律和特征,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中外历史复习就绕不开以下四个时间节点: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
一、19世纪60年代
1、中国史
(1)政治上:中国遭遇外国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均以失败告终;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连绵不断,清政府的统治面临重重危机。在此背景下,清朝政局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以“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为标志,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原先备受猜忌的汉族官僚得到重用,开始掌握清朝中央和地方大权,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军事和外交逐步呈现出近代特征。
(2)经济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之下,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轨迹被打断,传统的自然经济也开始逐渐解体。这一方面使得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近代工商业在刺激和诱导中开始产生与发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成为中国向近代迈进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不少有钱人开始“竞尚洋装”、“异味争尝”、住进“欧式建筑”、近代报刊等大众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的物质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3)思想文化上:在林则徐等人“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下,洋务派打出了“中体西用”的旗号,希望利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挽救封建制度,并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口号,对早期资本主义思潮起到了诱导作用,特别是新式教育“格致之学”对于中国近代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旅居香港多时的洪仁玕虽不属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形成《资政新篇》,成为中国人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同时,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潮,他们希望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民族工商业和新式教育,虽然不成体系,也没有实践,但为后来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世界史
(1)政治上:早在16-18世纪,西欧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曙光,但是发展程度毕竟有限,仅在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取得了重要突破。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原先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美等国民主政治深入发展,法、俄、德、意、日等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与此同时,工人运动也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2)经济上:以英国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国际关系、思想观念等都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活变革的根本动力,当然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环境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教训。
(3)思想文化上:资本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潮,各式各样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近代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以牛顿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等科技成就为代表的文化成果极大的解放人们的思想。在文艺领域,先后展现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4)国际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等经济侵略的加快,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东西方差距的逐渐拉大,对于那些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既是一种严重威胁,也蕴含着不少机遇。
二、19世纪90年代
1、中国史
(1)政治上: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中国人民更加激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人们更加理性的开始探索本国的民主政治的历程,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真正觉醒时期的到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它们对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清政府内部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被迫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改革,虽然没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也有着其客观的推动作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2)经济上:中国经济在外国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下,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中国经济命脉基本为外国所控制,与此同时,严重的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了初步发展的机会,这成为这一时期政治革命的根本动力。随着政治革命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开始出现重要转折,特别是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礼仪革新、婚恋自由和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等是中国人融入近代社会的突出表现。
(3)思想文化上:以维新改良思潮和三民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广泛宣传,对于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民来讲,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以上变化和进步侧重于通商口岸和主要城市,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更多的仍是封建落后的思潮和习俗,其中的原因在于政治经济革命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严重不足。
2、世界史
(1)政治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定型,在英法美等老牌国家呈现出民主范围扩大、政权日益稳定的成熟状态。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生存环境的改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形式与方法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组织、和平式的经济斗争逐渐成为主流,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也逐渐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觉醒时期”,理性主义在这里也得到了体现与诠释。
(2)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高速发展的机会,人类社会步入“电气时代”,以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的钢铁工业等也得到重大进步,垄断组织的产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再次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以重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实现。但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带来的新老国家经济实力的剧烈变动,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新矛盾和冲突,甚至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
(3)思想文化上: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受到冲击,为了适应垄断组织背景下生产社会化日益扩大的要求,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但并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19世纪末期因为工人运动的变化也不断得到检验和修正。民族主义思潮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为统治者所利用的极端民族主义,在一战期间遭遇讽刺性打击。而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特别引人注目。
(4)国际关系上: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制度体系、市场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因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逐步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它们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20世纪60年代
1、中国史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50年代巩固政权的斗争、恢复经济的斗争、“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已经结束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建设过程中,围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反复和曲折。以反右斗争扩大化为标志,中共背离“八大”所确立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左”倾错误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直至“反右倾”斗争后上升至“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出现“文革”的巨大灾难,中国的民主政治受到极端干扰和巨大威胁。外交方面,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度打出“两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略,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2)经济上:“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蔓延,表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和生产规模的“大”、“公”,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执行过程中强调“多、快”,忽视“好、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轻率发动,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的是重大挫折,特别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发展重工业,导致生产下降、生活下跌、生态破坏。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应该是我们要深刻吸取的教训,十年“文革”所造成的经济滑坡,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巨大损失。对比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我们损失的不仅是经济,更是痛失了发展的大好时代,个中启示,非常深刻。
(3)思想文化上: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损失显而易见,人们思想僵化、盲目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正常的教育被中断,人才断层的负面影响更加深刻。但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左”倾错误,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难以想象的艰苦斗争,这一时期我们的科技方面仍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2、世界史
(1)政治上:随着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世界上又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历史呈现出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和激烈竞争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也很快度过了二战破坏后的恢复期,德国、日本等国的民主改革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以美国黑人运动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
(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驾马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保驾护航,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模式,同时“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日渐完善,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日益陷于僵化,斯大林逝世前后,社会主义内部开始出现一轮强烈的改革呼声,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模糊和矛盾的错综复杂,改革推进非常艰难,相比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而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显得十分缓慢和艰难。
(3)思想文化上:“冷战”思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控制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由此产生的大量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4)国际关系上: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之间展开的“损人不利己”的激烈争霸,引起了全世界其他力量的冷静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使得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就全世界而言,第三世界的兴起,还标志着国际关系开始呈现出多极化的态势。
四、20世纪90年代
1、中国史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关键时期。国际上“苏联模式”的失败,国内改革所遭遇的重重阻力和矛盾使得改革面临着新的十字路口。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引来了新的“春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驶入新的航道,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日益开放的外交胸襟、充满自信和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成为新世纪中国的突出亮点。如何顺应科技革命的大潮,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珍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良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寻求经济新的增长和社会转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需要攻克。
2、世界史
两极格局随着“苏东剧变”不复存在,世界力量还在不断的分化和变化之中,什么时候能够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一时难以判断,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和新经济的出现,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日益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这把“双刃剑”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存在机遇和挑战,谁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占据优势,谁是新时期的“新陈代谢”最终胜出者还需要拭目以待。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紧张与动荡的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条件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现代主义风格成为主流。
上一篇:贯彻新课程理念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下一篇: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 相关信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