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生考试 > 会考信息

二○一三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4-02-22 17:38:53
 

 二○一三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全区普通高中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学历的社会考生均需参加。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立足我区实际,借鉴区外有益经验,建立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推动我区普通高中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引导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考试命题要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检测我区普通高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水平,推进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有效融合。

 

三、命题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广西教育厅《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二○一三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和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

四、命题原则

 

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反映素质教育要求,体现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引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知识、辅助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2.科学性原则——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体现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表述规范准确。

3.客观性原则——充分反映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典型性,难度适宜,比例适当,既依托必要的工具软件又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工具软件,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基础性原则——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理念,依据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内容和限定选修模块内容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广西各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

6.人文性原则——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给予人文关怀。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2013年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1选择题,占总分70%,共70分。

2)非选择题,包括简述题和程序设计题,占总分30%,共30分。

2模块内容分布

模块

单元名称

分值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获取

15

信息加工与表达

45

信息资源管理

10

信息技术与社会

5

算法与程序设计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5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5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5

3.试题与试卷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P)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P≥0.70的试题为容易题,P≤0.40的试题为难题,0.70P0.40的试题为中等难度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分值之比约为7:2:1,整卷难度为0.76±0.03

 

六、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说明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掌握水平请参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解释)。

(一)能力要求说明

了解与模仿(A:指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能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理解与独立操作(B:指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的基础上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迁移应用与熟练操作(C:指归纳总结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能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二)考试内容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一  信息获取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A

2.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A

3.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B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5.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B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有效途径

A

2.信息来源多样性。

B

3.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B

4.搜索引擎的类型

A

5.信息的搜索与浏览

C

6.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C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1.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A

2.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与评价信息

A

主题二  信息加工与表达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1.信息加工的概念

A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A

 

3.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

A

 

4.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及其文件存储格式

A

 

5.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操作

C

 

6.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B

 

7.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B

 

8.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及其基本操作

C

 

9.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

C

 

10.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1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1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A

 

2.编程加工信息的基本过程

A

 

3.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A

 

2.人工智能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A

 

4.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1.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A

 

2.常用信息集成工具

A

 

3.信息发布的类型

A

 

4.网络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式

A

 

5.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

A

 

主题三  信息资源管理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1.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例。

A

2.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意义。

A

3.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A

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B

5.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方法。

A

6.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C

7.用电子表格实现数据资源管理。

A

8.用收藏夹管理网站资源。

B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1.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A

2.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B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关系。

A

2.数据库管理的优点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A

主题四  信息技术与社会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A

2.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与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A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现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法。

B

2.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协作和合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A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1.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B

2.相关信息活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B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1.因特网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

A

2.不良信息的表现和甄别方法,抵制不良信息的主要手段。

B

3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网络发布信息的要求。

B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1.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A

2.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B

3.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

B

4.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B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

A

2.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A

限定选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

主题一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A

2.算法的基本概念。

B

3.算法的基本特征。

A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B

5.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B

6.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B

7.对给出的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写出算法的结果。

B

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8.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C

9.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A

10.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A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11.编辑程序的基本操作。

A

12.翻译程序的主要作用。

A

13.集成化的程序开发环境。

A

14.按照给定的步骤完成程序的编写、保存、调试、运行工作。

B

主题二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1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

B

2VB的基本数据类型。

A

3VB的主要运算。

A

4.常用的几种函数。

B

5VB表达式。

C

6VB的基本语句。

C

7.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C

8.对给出的程序能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

C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9.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B

10.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B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1VB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B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12.利用VB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过程。

A

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B

14.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含义。

C

5.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15.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过程。

A

主题三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1.解析法的基本思想。

A

2.用解析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B

2.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3.列举出能够用穷举法解决的问题的特点。

A

4.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穷举。(不要求掌握三重循环)

B

 

七、知识要点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一 信息获取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信息、物质与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2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

3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4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1信息技术的概念: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轻松驾驭。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的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五)计算机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文本输入)。

二、信息获取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二)信息来源多样性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

1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2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等;参观活动,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2)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就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例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1网络基本类型

1)计算机网络按其规模大小,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2)计算机网络按连接类型,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2网络构成的三要素

计算机及辅助设备(交换机)、通信介质(电缆、光纤、无线)、网络软件(Windows NTNOVELL)。

3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1TCP协议:数据传输控制协议。它规定对传输的数据如何进行分组和传输。

2IP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它主要规定因特网中计算机地址的统一表示方法,IP地址由四段O255的数字组成。TCPIP协议是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

3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以便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在网上传输。

4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5)邮件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

4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组成

1)协议方式: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规则。

2)域名及端口:希望访问的服务器的域名及端口专用名称。

3)服务器目录:被访问文件或网页在服务器中的具体位置。

4)被访问文件或Web网页的具体文件名称。

5域名及IP地址

1)域名

域名的表示形式: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顶级域名,如www.sina.com.cn

常用机构名(comedunetgovorg等)

2IP地址

IP地址由4个以小数点分隔的整数组成,其中每一个数字都小于2560—255),如:168.160.224.36

(四)搜索引擎的类型

搜索引擎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类搜索引擎。

1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关键词查询,指用代表所需信息主题的关键词进行信息查询。

2目录搜索引擎是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因此这种搜索方式也被称为分类搜索。

3常用的搜索网站:百度(Baidu.com)、谷歌(Google.com)、必应(Bing.com)、搜狐(Sohu.com)等。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搜索信息

(五)信息的搜索与浏览

1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

1)使用权威网站

2)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

3)提炼搜索关键词

4)用好逻辑命令(ANDORNOT“+”“-”

5)利用专业搜索引擎

2信息的浏览

1IE浏览器窗口的组成。

2)浏览信息的方法:在地址栏中输人网址,通过超级链接可以浏览新的页面,通过历史按钮查阅已浏览的网页,通过收藏夹快速浏览经常需要访问的网页。

3IE浏览器中的常用工具(包括前进、后退、停止、刷新、主页、历史、收藏等按钮的使用方法)。

4)掌握IE“工具菜单中 “Internet选项中几个常用选项卡的使用方法。

(六)信息的下载

信息下载就是将网上信息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掌握信息下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下载网页上的一段文字:选中一段文字,再使用复制粘贴保存等操作命令。

2.下载图片:选中图片,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使用图片另存为(S)…”命令。

3.下载网页:将当前浏览的网页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存储器上。操作方法为: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A)…”选项。文件类型是网页类型(htm)

4.下载文件:选中文件并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A)…”选项或者利用网页上的下载按钮之类的图标、文字信息的提示进行文件下载。

5.利用因特网所提供的文件传输功能下载文件。一般将计算机连接到FTP服务器,可以下载文件。

6.用下载工具软件下载文件,如网络蚂蚁。其特点是可以断点续传,即在下载文件过程中,如果遇到断线,它会保存已下载的部分信息,再上网时,可以从断点继续下载,而不必从头开始下载,大大提高下载效率。

三、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从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方面来评价信息。

(二)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与评价信息。

1信息获取过程中,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2.能恰当地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合法地获取信息。能辨证地认识信息的有效获取对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作用。

 

主题二 信息加工与表达

一、信息加工概述

(一)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

(二)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三)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是:记录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存储信息。

(四)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人工加工、计算机加工。

(五)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六)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以及信息存储。

二、文本信息的加工

(一)常见的字处理软件有:Word、写字板、记事本、WPS等。

(二)Word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doc;写字板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wrirtf;记事本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txtWPS文件的默认存储格式:wps

(三)利用字处理软件可以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的颜色、行距、首行缩进、段落格式、文字的环绕方式、页面、页边距、页码及页眉页脚等,还可以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及表格等。

(四)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方式:项目式、表格、结构图、流程图等。

(五)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方式:指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广范围的信息交流。

三、表格信息的加工

(一)了解工作表的概念,会建立工作表,掌握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插入、删除等)。

(二)能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求和、求平均、求最值、计数。

(三)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

(五)根据图表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多媒体信息的加工

(一)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音频信息采集工具;了解常见音频文件格式(WMVMP3WAV等)的特点;了解使用CooleditGoldWave软件处理音频信息的方法。

(二)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视频信息采集工具;了解常见视频文件格式(AVIWMVMPEGDAT等)的特点;了解使用MoviemakerPremiere软件处理视频信息的方法。

(三)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图像信息的采集工具;理解位图(点阵图)、矢量图(向量图)的区别;了解常见图像格式(BMPJPEGGIFPSD PDFSWF等)的特点;了解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信息的方法。

五、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1.模式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等。

2.机器翻译: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做机器翻译系统,如金山快译等。

3.其他应用: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智能代理、专家系统、机器证明、数据挖掘等。

六、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一)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1.信息集成的概念: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

2.信息集成的过程: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和评估测试。

(二)常用信息集成工具

1.基于页面的工具:指采用类似于书本的方式集成素材的工具,如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eaver等。

2.基于图标的工具:是以图标的形式将素材依次集成在流程图中的工具,如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

3于时间的工具:是依据时间顺序的方式集成素材的工具,如FlashDirector等。

(三)信息的发布

1.信息发布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演讲、网站发布、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发布会等。

2.网络信息发布的方式

借用现成的网络工具和资源发布信息(如网络广告、BBS公告、电子邮件等)。

建立网站发布信息。

3.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

网上邻居中发布:设置共享

在本机上发布:了解PWSPersonal Web Server)。

在因特网上发布:常用上传工具(CuteFTPWebPublisher等)。

(四)信息的交流

1.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2.信息交流的方式:网络可以提供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QQMSN、博客(Weblog)等。

主题三 信息资源管理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一)信息资源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伴随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发布等信息活动的全过程。

(二)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都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从具体需要出发,对信息资源分类、组织和存储,继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

(三)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价值,为正确决策提供大量的、准确的、全面的和及时的信息资源支持,是知识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四)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1.人工管理灵活、简便,无需依赖环境设备,但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管理比较困难。

2.文件管理以文件和文件夹为信息单位,方便信息的整理、加工和检索,但需要人与计算机的高度交互。

3.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便于信息的分类、排序、检索、统计等,处理速度快,效率高,但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适合于大数据量、专门化的信息资源管理。

二、常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一)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它采用树型结构实现目录管理,可以方便、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二)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资源:电子表格具有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的双重功能。

(三)用收藏夹分类管理常用网站:收藏夹是浏览器提供的管理工具,可按一定主题分类,通过创建、重命名、删除等操作,分类管理常用网站。

三、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

(一)数据库的概述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方便地收集、加工、存储和管理信息。数据库包含数据表、查询等多种对象,所有对象都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以方便对数据的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避免数据重复问题,节约存储空间,同时也能减少数据更新时由于数据的重复问题造成的不一致现象。

关系数据库以各种二维表格形式管理信息;一个数据表包含若干行记录,一条记录对应一个实体;数据表记录的每一列对应实体的一个属性,称之为字段。数据表之间以具有相同字段作为关联。

数据库技术在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二)数据库的管理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建立和删除数据文件,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等,尤其是数据表里的数据增加、删除、查询和统计。它们都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

(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关系。

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2.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的、针对具体行业或部门的信息管理软件,其人性化的图形用户界面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风格,可以使一般用户在不熟悉数据库技术的情况下,方便、快速地实现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查询及报表生成等功能。

3.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组成一个有机的层级关系。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连结,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负责处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存取数据的各种请求,实现对数据库的底层操作,并把操作结果返回给数据库应用系统。

 

主题四 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信息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变革、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二)消极影响:网络黑客、病毒、垃圾信息、信息犯罪等。

(三)信息社会交流方式的多样性:网络提供了许多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QQMSN以及博客(Weblog)、论坛、微博、微信等。面对同一个交流需要,要学会选择适当合理的交流方式与他人交流。

二、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

(一)信息安全的意义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二)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犯罪、黑客行为、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嗅探(嗅探器可以窃听网络上流经的数据包)。

(三)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

2.特征: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可激发性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移动存储设备(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和网络。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磁盘空间突然变小;运行异常(速度缓慢、突然重启、死机);程序或数据无故丢失;显示乱码;出现不能控制的自动操作;长时间访问磁盘等。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重要数据定期备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对网络下载的软件先杀毒后使用;谨慎处理电子邮件附件;使用杀毒软件,开启实时监控,及时升级并定时查杀。

(五)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犯罪侵害的目标较集中;侦查取证困难,破案难度大;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三、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规范

(一)网络上的自我保护意识

1.因特网上信息交流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

2.因特网上保护个人隐私的主要方法: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对敏感的数据发送要加密、及时清除在网络上交流信息的记录、在网络上谨防泄露个人资料等。

3.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给网络应用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要客观认识,既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应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网络道德规范

1.文明使用网络,如进行网络交流用词和用语要讲究礼貌、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等。

2.熟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包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的具体内容、公约的发布单位和时间等。其中“五要”和“五不”内容如下:

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限定选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

 

主题一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四个步骤。

二、算法

(一)算法的基本概念: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

(二)算法的基本特征:有穷性、确定性、零或多个输入、一个或多个输出、可行性。

(三)算法的描述方式

1.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特点是通俗易懂,不需要专门训练。

2.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特点是流程表达清晰,算法结构明确。流程图的常用图形符号有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判断框、流程线和连接点。

3.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特点是书写方便,易于向程序过渡。

(四)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对给出的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写出算法的结果。

三、计算机程序

(一)计算机程序:是一组操作指令或语句序列,是计算机执行算法的操作步骤。

(二)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1.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用翻译程序转换成可执行文件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2.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通常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四个过程。

 

主题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一、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

掌握打开程序、保存程序、编译程序、运行程序及程序调试的基本操作。

二、VB语言基础

(一)VB的基本数据类型

整型(Integer)、单精度型(Single)、字符串型(String)、布尔型(Boolean)。

(二)VB的主要运算

1.算术运算符:+  -  *  /  Mod (求余) \ (整除)

2.字符串运算符:&  +

3.关系运算符:=  >  <  <>  <=  >=

4.逻辑运算符:not  and  or

(三)常用的几种函数

1.数学函数:SIN()COS()SQR()SQRT()Abs()

2.字符串函数:LEFT(C,n)RIGHT(C,n)LEN(C)

3.类型转换函数:INT(C)STR(X)

4.日期函数:DATE()TIME()

(四)VB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使用notandor构造简单的逻辑表达式。

(五)VB的基本语句

1.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及语法。

2.常量、变量的定义。

3Print语句。

(六)程序的结构

要求能够辨识程序的结构,对给出的程序能写出正确的运行结果。

1.程序的顺序结构: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

2.程序的选择结构:If  Then  Else语句,Select  Case语句,If语句嵌套。

3.程序的循环结构:Do  Loop语句,For  Next语句,不多于二重循环。

三、程序设计基础

(一)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运用软件工程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功能相对独立的程序块定义为函数或过程,供在程序的其他位置调用。

(二)程序运行与调试

VB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VB的三种工作模式:设计模式、运行模式、中断模式。

(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础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界面的基本组成,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三个基本控件的使用。

2.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含义。

3.利用VB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过程:创建工程、设计窗体、设置属性、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四、程序设计语言发展

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过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能列举三种以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语言、PASCAL语言、C语言、JAVA语言等。

 

主题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一、解析法

(一)解析法的基本思想:运用解析法分析问题,用数学表达式表示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能够利用解析法通过程序实现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穷举法

     (一)列举出能够用穷举法解决的问题的特点。

(二)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穷举(不要求掌握三重循环)。

 

(三)用穷举法设计简单程序解决生活或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点击数: 323 【字体: 收藏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